hi时时彩计划器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hi时时彩计划器 > 新闻动态 >

不了解美国如何收割韩国财富,就不明白韩国人有多悲哀?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4:31    点击次数:186

放眼世界经济的版图,韩国给人的印象就是电子产业牛,娱乐文化火,感觉这个国家到处都是机会和活力。说起韩国的标签,最显眼的就是他们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和风靡全球的K-pop文化了。

别看韩国表面风光,真要扒开这层华丽外衣,你会发现它的经济史里藏着一段被外国狠狠割韭菜的辛酸往事。咱们仔细捋一捋韩国经济这条线,就会发现它曾经被人当提款机使,这段历史可真够扎心的。

韩国经济为何会落到被外人控制的地步?他们在这场资本游戏中到底有多憋屈?这事儿得从美国怎么一步步收割韩国财富说起,而整出戏的源头,还得追溯到韩国财阀是怎么发家的。说白了,韩国的经济命脉被人拿捏得死死的,这里面既有历史原因,也有现实无奈。

在《日据时期》,日本人的工业布局挺有意思,他们把重工业都整到朝鲜半岛北部,轻工业则放在南部。这么一搞,战后朝鲜的工业蹭蹭往上涨,韩国那边可就惨了,连个像样的发电厂都找不着。最夸张的是,只要朝鲜那边一拉闸,韩国这边一大片地方立马就断电,那叫一个尴尬。

半岛南部那会儿工业基础差得不行,最早的财阀大佬们只能靠着跟日本人做生意赚差价来发家。像李秉喆的三星、郑周永的现代、金喜中的韩华、赵重勋的韩进商社还有乐喜化学、日本制果这些,都是这么起家的。不过那时候他们也就是地方上有点名气的企业,真正让他们一夜暴富的,还得是朝鲜战争那场仗。

李承晚当总统那会儿,韩国主要就干两件事:给驻韩美军盖营房,还有搞战后重建。虽然没像日本那样靠战争发大财,但作为对付北边的桥头堡,每年都能从美国那儿拿到好几亿美金的援助。整个50年代,韩国政府赚的钱里有一半都是美国人给的。

这些援助资金压根没用在国家发展上,反而全进了财阀创始人的腰包。他们拿着这些钱,压根没想着怎么建设国家,光顾着自己发财了。

李承晚当时想靠支持企业发展来振兴经济,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富家子弟李秉喆一口气搞出了三星物产、第一制糖和第一毛织这三家公司。特别是第一制糖,一下子就成了韩国历史上头一家制造企业。

郑周永一开始做的是物资运输生意,后来成功拿下了驻韩美军和战后重建的工程,一跃成为韩国基建行业最大的承包商。

1958年,金钟喜把朝鲜火药共贩股份公司收入囊中,这一举动让韩国火药市场被他一家独大。不仅如此,这家公司还成了亚洲第二家能独立研发工业火药技术的企业。

赵忠勋靠着给美国搞物资运输赚了大钱,把原本小小的韩进商社一路做大,最后变成了规模超大的韩进集团。这哥们儿就是靠这门生意发了家,一步步把生意版图越扩越大。

越南战火一起,韩国财阀们就迎来了发财的好机会。拿李秉喆来说,他靠着倒卖军需物资和美元,让三星的资产一年翻了20倍。可这些靠战争发了大财的财阀们,根本就没想着帮国家发展经济。韩国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,反而是北边的朝鲜,靠着苏联老大哥的援助,生活水平比韩国强多了。

1961年朴正熙上台当总统,走的可不是寻常路。他琢磨着韩国这地方市场太小,光靠国内自己玩肯定富不起来,要是美国佬一撤军、断了经济援助,韩国经济肯定得完蛋。所以他决定搞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,用国家财政的钱推动那些大财阀往重化工领域砸钱。要搞制造业,重化工这玩意儿必不可少,赚外汇成了头等大事。

朴正熙当时让好几百万韩国人跑去中东搞建筑,还有不少人被派到越南替美国人打仗。韩国政府玩了一手金融控制,把利率压得特别低,这样就能把资源都堆到少数几家大企业手里。说白了,韩国搞工业化就是使劲儿扶植财阀,政府给政策、给补贴,银行也跟着给财阀放低息贷款。这些财阀在负利率的环境下,疯狂借钱搞投资。

1973年那会儿,朴正熙一纸重化工业宣言下来,韩国财阀立马就跟着行动了。有些企业明明做得不行,政府还是逼着银行继续给钱。靠着这种硬撑的方式,韩国是搞起了重工业,可老百姓的钱不是被糟蹋了,就是进了财阀的腰包。从1960到1990年代,韩国企业赚的还没贷款利息多,干得越多亏得越惨。但这也没拦住财阀们往国外发展的脚步。

韩国企业正在全球各地大展拳脚。三星把办公地点开到了纽约,专门负责把产品卖到尼日利亚和埃塞俄比亚。现代集团也没闲着,在泰国搞起了公路建设,跑到关岛盖起了高楼,还在越南拿下了港口工程。与此同时,韩华集团也没落下,直接成立了一家太平洋贸易公司。这些企业都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,动作相当迅速。

上世纪70年代,韩国搞起了重工业和造船航运业,把这些产业推向了全球市场。这么一来,工作机会多了,老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了。可问题来了,那些大财团赚得盆满钵满,最后出钱的却是政府和普通民众,这种玩法早晚要出大问题。

韩国那些大财团在搞重工业投资的时候,为了牢牢抓住控制权,特别喜欢借钱发展。这么一来,他们的企业基本都是债台高筑。虽然这种靠借钱发展的方式让韩国经济起来了,但也把经济给绑死了,让整个金融体系变得更不靠谱。

1997年7月,泰国突然放弃固定汇率制度,整个东南亚地区立刻陷入金融动荡。到了10月份,韩国的经济状况已经相当糟糕: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突破了110%,每个公司平均欠债都超过了400%。当时韩国的外汇储备只有300亿美元左右,但外债总额却高达1100多亿美元,而且这些外债里有三分之二都是短期内就要还的。紧接着在1998年,金融危机全面爆发,韩国经济受到了严重打击。

索罗斯这位美国金融大鳄给韩国来了个狠的。他先是一股脑儿把股票全抛了,等股价跌到谷底再低价买回来,这一来一回就赚翻了。这么一折腾,韩国企业接二连三地爆雷,钱哗哗地往外跑,股市直接崩了70%,韩元也贬值了60%。老百姓日子更不好过,失业率飙升到6.8%,自杀的人越来越多,整个国家差点就完蛋了。

1997年年底那会儿,韩国实在扛不住了,只好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帮忙。美国倒是愿意出570亿美元救急,可这钱不是白给的,提了一堆要求。比如让韩国管好印钞机,提高利率回收货币,还得让外国公司能多买韩国企业的股份。另外,税收得往上调,贸易这块得彻底放开,补贴和进口配额都得取消。那些赔得底儿掉的银行直接关门大吉,外国资本想进金融圈或者收购韩国公司也都随便来。

1997年之前,韩国政府规定外资在银行中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4%。但金融危机一过,情况就变了。到了1997年底,普通银行的外资持股比例一下子涨到了16.4%,到2004年底更是飙升到59.2%。这样一来,美国资本就牢牢控制了韩国的金融体系,还握住了许多核心企业的经济命脉,韩国资本被华尔街割得够呛。美国新桥资本把韩国第一银行收入囊中,孤星基金也拿下了韩国外汇银行。韩国的八大银行里,外资股份都超过了一半。就连三星集团也没逃过,53%的普通股和73%的优先股都落入了华尔街资本的手里。

《美帝国的崩溃》里,加尔通说得挺明白,韩国那些公司老板就跟土皇帝似的,底下的员工活像他们的仆人,一辈子都逃不出资本家设下的牢笼。这情况,说白了就是员工被企业给套牢了,想跑都跑不掉。

韩国老百姓从生到死都摆脱不了国内财阀的影响,而这些财阀又得看华尔街的脸色行事。说白了,韩国人一辈子都在给美国人打工,整个经济链条被美国牢牢控制,这种局面真让人心酸。虽然韩国经济曾经风光过一阵子,但到头来还是被美国收割了财富,普通民众也跟着遭殃。这种状况背后的原因,确实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。

#百家说史#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hi时时彩计划器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